 第二步,选择注册类型“专家”,输入手机号和姓名,设置密码,获取验证码并输入,勾选“阅读条款服务协议”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注册类型“专家”,输入手机号和姓名,设置密码,获取验证码并输入,勾选“阅读条款服务协议”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所在医院、科室,输入科室分机电话、身份证号码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所在医院、科室,输入科室分机电话、身份证号码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填写医师执业证书编号,并按要求拍照上传医师执业证书照片、工作证照片、医师技术职称证复印件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填写医师执业证书编号,并按要求拍照上传医师执业证书照片、工作证照片、医师技术职称证复印件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信息提交后,等待管理员审核。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信息提交后,等待管理员审核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种,在首页右上角选择“登录”按钮,进入登录页面,同样选择“专家”,输入用户名、密码和验证码,点击“登录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种,在首页右上角选择“登录”按钮,进入登录页面,同样选择“专家”,输入用户名、密码和验证码,点击“登录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添加联系人”,输入搜索条件进行搜索。。
				第二步,点击“添加联系人”,输入搜索条件进行搜索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加为联系人”,弹出“发送消息”对话框,发送邀请信。
				第三步,点击“加为联系人”,弹出“发送消息”对话框,发送邀请信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发送成功后,系统会显示“邀请某某成功!当有任何回复,您将收到及时的通知。”的提示。
				第四步,发送成功后,系统会显示“邀请某某成功!当有任何回复,您将收到及时的通知。”的提示。
				 第二步,点击“开通账户”,输入验证码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开通账户”,输入验证码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设置交易密码,提交并开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设置交易密码,提交并开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检查时间段,点击“搜索”,可以查询本院某个时间段内所有检查的影像。在报告栏中,还可以查看影像报告处于“无报告”、“等待审核”以及“已审核”状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输入患者ID、患者姓名、检查编号、影像类型、报告类型,则可以精准查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检查时间段,点击“搜索”,可以查询本院某个时间段内所有检查的影像。在报告栏中,还可以查看影像报告处于“无报告”、“等待审核”以及“已审核”状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输入患者ID、患者姓名、检查编号、影像类型、报告类型,则可以精准查询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“省”、“市”、“医院”;输入“检查编号”、“患者ID”、“患者姓名”;选择在医院拍片的大致时间间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搜索”,在查询列表中显示查询结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点击“保存”,将影像保存到个人云盘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“省”、“市”、“医院”;输入“检查编号”、“患者ID”、“患者姓名”;选择在医院拍片的大致时间间隔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搜索”,在查询列表中显示查询结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点击“保存”,将影像保存到个人云盘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右上角“上传影像”,进入上传影像页面。
					第二步,点击右上角“上传影像”,进入上传影像页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需要上传的影像文件,将影像上传到我的云盘中。
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注:DR/CR/DX等图片数量较少的普放,建议通过此页面直接上传;CT/MR等图片数量较多的检查,建议下载“云管家”工具进行上传。详见云管家操作手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需要上传的影像文件,将影像上传到我的云盘中。
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注:DR/CR/DX等图片数量较少的普放,建议通过此页面直接上传;CT/MR等图片数量较多的检查,建议下载“云管家”工具进行上传。详见云管家操作手册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影像,点击“浏览”,浏览从标准DICOM影像文件生成的JPG文件,文件按检查序列分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影像,点击“浏览”,浏览从标准DICOM影像文件生成的JPG文件,文件按检查序列分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检查序列,在影像静态翻阅页面上,可以通过“←”“→”按键、鼠标滚轮、移动设备滑动来翻阅图片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检查序列,在影像静态翻阅页面上,可以通过“←”“→”按键、鼠标滚轮、移动设备滑动来翻阅图片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影像,点击“阅片”,打开专业影像浏览器,查看原始DICOM影像并进行后处理操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影像,点击“阅片”,打开专业影像浏览器,查看原始DICOM影像并进行后处理操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						 第三步,选择要分享的专家好友。
						        将影像分享给一个专家好友:在专家好友的右下方点击“分享”;
						        将影像分享给多个专家好友:选中多个专家,在页面最下方点击“分享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要分享的专家好友。
						        将影像分享给一个专家好友:在专家好友的右下方点击“分享”;
						        将影像分享给多个专家好友:选中多个专家,在页面最下方点击“分享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					 第四步,再次确认分享的对象和影像,无误后,点击“分享”。
						第四步,再次确认分享的对象和影像,无误后,点击“分享”。
						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修改”,设置会诊的时间和人数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修改”,设置会诊的时间和人数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查看排班详情”,可以查看14天内的排班计划,也可以对7天内的排班进行快速加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查看排班详情”,可以查看14天内的排班计划,也可以对7天内的排班进行快速加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后面步骤和视频诊室排班相同,请参见空中视频排班设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后面步骤和视频诊室排班相同,请参见空中视频排班设置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删除的时间段,点击“删除排班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删除的时间段,点击“删除排班”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视频会诊”,进入视频诊断窗口界面,点击“下一个”按钮,开始叫号。等患者进入诊室后,开始视频会诊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视频会诊”,进入视频诊断窗口界面,点击“下一个”按钮,开始叫号。等患者进入诊室后,开始视频会诊。
				 第三步,在功能菜单栏中,可查看“患者资料”、“影像资料”和“附件资料”,以及通过通讯会话框交流。
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诊断完毕后,点击“诊断意见”,输入诊断意见。点击“诊断结束”,结束本次诊断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在功能菜单栏中,可查看“患者资料”、“影像资料”和“附件资料”,以及通过通讯会话框交流。
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诊断完毕后,点击“诊断意见”,输入诊断意见。点击“诊断结束”,结束本次诊断。
             第二步,等到预约时间,医生在医院诊间面诊患者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等到预约时间,医生在医院诊间面诊患者。
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查看详情”,查看患者详细信息。对于还未回复的,点击“回复”按钮,回复患者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查看详情”,查看患者详细信息。对于还未回复的,点击“回复”按钮,回复患者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第二步,设置是否接收短信以及接收短信的时间段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设置是否接收短信以及接收短信的时间段。
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要会诊的影像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填写会诊简要说明,点击“开启会诊间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要会诊的影像,点击“确定提交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填写会诊简要说明,点击“开启会诊间”。
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进入影像会诊间界面,与异地专家对同一影像进行协作会诊,专家可通过通讯会话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,及时交流互动。
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进入影像会诊间界面,与异地专家对同一影像进行协作会诊,专家可通过通讯会话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,及时交流互动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远程影像协作会诊
                (1)在上图中打开影像,进入影像阅片界面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远程影像协作会诊
                (1)在上图中打开影像,进入影像阅片界面。
                 (2)点击上图中的“显示协作对话框”,进入影像协作会话界面,点击“复制到剪贴板”,通过微信、QQ、邮件等方式将协作邀请连接发给邀请人。
                (2)点击上图中的“显示协作对话框”,进入影像协作会话界面,点击“复制到剪贴板”,通过微信、QQ、邮件等方式将协作邀请连接发给邀请人。
                 (3)邀请人打开连接,输入用户名和电子邮件(用户名仅用于身份识别,电子邮件只要满足正确的邮箱格式即可,不必为真实的邮箱),点击“加入”。
                (3)邀请人打开连接,输入用户名和电子邮件(用户名仅用于身份识别,电子邮件只要满足正确的邮箱格式即可,不必为真实的邮箱),点击“加入”。
                 (4)发起人员可授权邀请人对影像进行操作(在“交互”和“光标”栏中打钩),此功能多用于远程教学、远程协同操作等场景。
                (4)发起人员可授权邀请人对影像进行操作(在“交互”和“光标”栏中打钩),此功能多用于远程教学、远程协同操作等场景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填写病例资料及会诊说明(必填)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填写病例资料及会诊说明(必填)。
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选择病例相关影像(可选)。
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选择病例相关影像(可选)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上传其他附件(可选),点击“确定提交/开启会诊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上传其他附件(可选),点击“确定提交/开启会诊”。
                 第六步,进入视频会诊间界面,与异地专家对同一病例进行视频会诊。
                第六步,进入视频会诊间界面,与异地专家对同一病例进行视频会诊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七步,多人会诊即时交流:专家们进入视频会诊间后,可通过视频语音交流,也可通过通讯会话框进行文字交流。通过功能菜单,可查看病例、影像和附件信息。
                第七步,多人会诊即时交流:专家们进入视频会诊间后,可通过视频语音交流,也可通过通讯会话框进行文字交流。通过功能菜单,可查看病例、影像和附件信息。
             第二步,打开报告模板,选中用户模板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打开报告模板,选中用户模板,选择需要邀请的专家,点击“下一步”。
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报告状态的下拉菜单中选择“待登记”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需要填写电子申请单的影像列表。
					第三步,选中影像,填写影像报告电子申请单,即填写与该影像关联的患者检查信息,包括就诊类型、临床诊断、病史描述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如果是医生填写电子申请单,则点击“申请”,影像进入“已申请”列表中,等待上级医院医生书写影像报告。
					        如果是护士填写电子申请单,则点击“匹配”,影像进入“待申请”列表中,由有权限的医生负责提交申请。“待申请”列表中的影像,医生可以选择批量申请,也可以对电子申请单进行修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报告状态的下拉菜单中选择“待登记”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需要填写电子申请单的影像列表。
					第三步,选中影像,填写影像报告电子申请单,即填写与该影像关联的患者检查信息,包括就诊类型、临床诊断、病史描述等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如果是医生填写电子申请单,则点击“申请”,影像进入“已申请”列表中,等待上级医院医生书写影像报告。
					        如果是护士填写电子申请单,则点击“匹配”,影像进入“待申请”列表中,由有权限的医生负责提交申请。“待申请”列表中的影像,医生可以选择批量申请,也可以对电子申请单进行修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支付此次申请费用,确认提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支付此次申请费用,确认提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“公共列表”/“指派给我”页面中,选择“检查时间段”和“待诊断”过滤条件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基层医院/下级医院提交申请的还未书写报告的影像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在影像操作栏中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,进入写报告页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“公共列表”/“指派给我”页面中,选择“检查时间段”和“待诊断”过滤条件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基层医院/下级医院提交申请的还未书写报告的影像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在影像操作栏中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,进入写报告页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查看该影像的电子申请单,了解患者检查信息;调阅本次检查的原始DICOM影像;查看患者历史检查资料;不能确诊的,还可以申请会诊,邀请其他专家一起讨论患者病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有了诊断结论后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,书写影像所见和诊断结果,也可以调用影像报告模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注:如果选择“公共列表”页面,即抢单模式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之后,锁定影像,其他医生无法对该影像写报告。30分钟后还未提交的,释放影像,其他医生也可以对该影像写报告。
					    如果选择“指派给我”页面,即指派模式,影像报告书写、审核没有时间限制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查看该影像的电子申请单,了解患者检查信息;调阅本次检查的原始DICOM影像;查看患者历史检查资料;不能确诊的,还可以申请会诊,邀请其他专家一起讨论患者病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步,有了诊断结论后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,书写影像所见和诊断结果,也可以调用影像报告模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注:如果选择“公共列表”页面,即抢单模式,点击“写报告”按钮之后,锁定影像,其他医生无法对该影像写报告。30分钟后还未提交的,释放影像,其他医生也可以对该影像写报告。
					    如果选择“指派给我”页面,即指派模式,影像报告书写、审核没有时间限制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步,对于有审核权限的医生,在提交时,请勾选“书写并审核”项,一次性完成报告书写并审核。对于仅有写报告权限的医生,无“书写并审核”项,直接提交,如下图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步,对于有审核权限的医生,在提交时,请勾选“书写并审核”项,一次性完成报告书写并审核。对于仅有写报告权限的医生,无“书写并审核”项,直接提交,如下图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后面的步骤和签约专家/上级医院远程书写、审核影像报告相同,请参见“签约专家/上级医院如何远程书写、审核影像报告”模块。
				    注:本院报告中只有抢单模式,无指派模式。
				    第二步,后面的步骤和签约专家/上级医院远程书写、审核影像报告相同,请参见“签约专家/上级医院如何远程书写、审核影像报告”模块。
				    注:本院报告中只有抢单模式,无指派模式。
			     第二步,点击“转出申请”,填写转诊申请单,包含患者基本信息、转入医院信息以及转出单位信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转出申请”,填写转诊申请单,包含患者基本信息、转入医院信息以及转出单位信息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填写完成后,点击“请求转诊”,等待转入医院接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填写完成后,点击“请求转诊”,等待转入医院接诊。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转诊状态下拉菜单中选择“待接诊”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下级医院提交的转诊申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接诊”,查看转诊单详情,确认是否接诊。如果接诊,写明接诊科室、接诊医生及就诊时间;如果拒诊,写明拒绝原因。最后点击“提交”。
					         接诊之后,转诊单状态由“待接诊”变为“待患者就诊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在转诊状态下拉菜单中选择“待接诊”,点击“查询”,查询下级医院提交的转诊申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步,点击“接诊”,查看转诊单详情,确认是否接诊。如果接诊,写明接诊科室、接诊医生及就诊时间;如果拒诊,写明拒绝原因。最后点击“提交”。
					         接诊之后,转诊单状态由“待接诊”变为“待患者就诊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					 第四步,待患者前来就诊时,上级医院的分诊护士/医生在“待患者就诊”列表中找到转诊单,确认患者就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步,待患者前来就诊时,上级医院的分诊护士/医生在“待患者就诊”列表中找到转诊单,确认患者就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回转”或者“出院”按钮,填写回转/出院小结,包括主要诊断及用药信息、治疗经过及康复建议,点击“请求回转”或者“确认出院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步,点击“回转”或者“出院”按钮,填写回转/出院小结,包括主要诊断及用药信息、治疗经过及康复建议,点击“请求回转”或者“确认出院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操作进行中,请稍候………………